第二十七週 - 麗池飯店

July 10, 2020

美國市井小民氣悶的時候, 就跑去豪華酒店, 觀看身穿最流行服飾, 舉止優雅的紳士淑女, 在酒店進進出出, 把自己想像是如 Rockfeller 或 Gary Cooper 之類的人物, 一個下午自我陶醉一番, 回來氣消悶散, 好像就沒事了, 作曲家 Irvin Berlin 觀察入微, 就做了這首歌 Puttin on the Ritz 麗池飯店, 

繼續閱讀

第二十六週 - 許久以前

July 03, 2020

這個週末是美國國慶, 如果我們找一些音樂來應景慶祝, 三個作曲家的名字就浮現出來: George Gershwin, Aaron Copland, 及 Samuel Barber.

選在國慶日播放, 通常 Copland 會中選, 他的音樂似乎較能反映美國歷史的特色, 今天也就分享 Copland 的應景音樂, 是他在 1950 及 1952 搜集美國老的民歌, 整理成兩冊, 以 Old American Songs 主題出版, 這裏節錄的是 1.) Long Time Ago (民歌) 2.) Simple Gifts (傳統聖詩) 3.) At the River (傳統聖詩), 由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Michael Tilson Thomas 指揮猶他州交響樂團及摩門教會合唱團演出.

繼續閱讀

第二十五週 - 中國交響世紀

June 26, 2020

已去逝的李泰祥先生曾在 2006 為台灣金革唱片監製出版了一套 12 張 CD 的所謂”中國交響世紀”, 我不記得買過這一套 CD, 但它卻出現在我的書架上, 好像是那一位朋友送的; 這套大堆頭的精裝書和精裝 CD 的組合, 在書店我曾經把玩半天, 最終還是沒有買, 主要是我不認同它的書名, 這套 CD 不過是將民謠, 流行歌曲, 校園民歌等等用交響樂的曲式呈現, 書名誤導, 以為上一世紀中國的確交出一些交響樂的成績單.

繼續閱讀


第二十四週 - 腼腆的學生

June 19, 2020

我的父親是一位教古典吉他的老師, 他從年輕的時候就彈古典吉他, 給愛麗絲是他常常彈的曲子, 這首曲子並不十分難, 在家裏聽多了, 沒有人會刻意停下手中的工作, 去專心聽;

有一天, 他忽然坐到鋼琴的椅子上, 掀開琴蓋, 開始叮叮咚咚地練習, 彈給愛麗絲這首曲子, 由於是練習, 我們也仍然是不予注意, 他就這樣子, 每天下班後就練習, 逐漸逐漸地竟然成曲, 有一些模樣了.

繼續閱讀

第二十三週 - 歐幾里德的對等原理

June 12, 2020

歐幾里德的解析幾何提出一個永恆的道理: 與同一事物相等的事物彼此相等, Things that are equal to the same thing are also equal to one another.

林肯解放黑奴的著眼點用了這個原理, 意思是黑人白人任何人都是神以祂的形象創造的, 在神的國度裏是相等的, 如果我們都回歸真神, 透過”我們都是神所造”的信仰, 接受不同膚色的人是生來平等的這種信念就是自然而然的事.

繼續閱讀

第二十二週 - 親愛的媽媽、爸爸、長輩們:

June 05, 2020

這是我的孩子請我讀的一封信, 敬謹邀請您一起來讀, 閲讀之外, 您也可以按最上面的圖案, 聽孩子的華語表白, 字裏行間, 一言一語, 是那麼地迫切, 令人心焦! 最後一段的總結, 特別令人感動; 這些文字是一群華人移民的下一代集合在一起的創作, 他們能以流利中文論事, 真是令人安慰!.

繼續閱讀


開襟的毛衣

May 30, 2020 1 Comment

您的行頭裏有沒有開襟毛衣這一件衣服, 開襟毛衣,英文稱為 Cardigan, 是 Mr. Rogers 身上必穿的; 以下這篇文章是十年前寫的, 因為最近 Mr. Rogers 走了, 我想起他穿開襟毛衣的模樣, 就到電腦檔案裏翻箱倒櫃, 竟然被我找到這篇文章, 真是珍貴, 趕忙與您分享:

開襟的毛衣通常是不輕意上身的,因為穿在裏面的,必須是一件乾淨熨過的襯衫,而且毛衣和襯衫必須色調,印花都有所搭配;最重要的是,穿的人必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氣勢,一種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的幅射感。

繼續閱讀

耶穌治好痲瘋病人

May 23, 2020 1 Comment

這是個令人沉思不已的報導, 取材自紐約時報.

義大利疫情是全球最嚴重的地區, 它的死亡人數裏有一個特殊的數字, 截至目前為止, 已經有超過 100 個的神父修女死亡.

義大利是篤信天主教的國家, 而天主教是最注重儀禮的宗教, 從出生到離世, 重要的時刻都需要神父的祝福, 尤其是生病在床的病人, 是神父定期探訪的對象, 所謂探訪, 不過是到病人床前, 握病人的手, 為病人禱告; 最重要的是病人臨終前一定要有神父在場, 此時不僅是為病人禱告, 而是聽病人的告解, 代表上帝傳達病人被赦罪的信息, 讓病人安心離世, 病人也許無力説話, 但靠著和神父交換眼神, 或抓住彼此的手, 卻可以無聲告解.

繼續閱讀

旅人文輯

May 16, 2020 2 Comments

天氣灰濛濛的,總沒太陽就像人沒笑臉。早晨六點半供應豪華早餐,由於時差,四點即起; 沒有想到他們能供應出如此上道的早飯,新鮮榨各色菓汁,甜菜是這𥚃佳妙作物,榨出的汁色澤美麗,滋味不凡, 煮出來的燕麥粥和牛奶混合,超級美味; 廚師作了魚和雞的小圓餅,甚有風味, 其它各種標準早餐樣樣到位,新鮮可口,沒啥可挑!女侍們穿著巴黎式白色小圍裙後有大蝴蝶結,頭戴小皇冠帽,個個苗條勤快服務,耳邊有古典小品音樂,不錯小資情調。

繼續閱讀


第五福音書

May 09, 2020 1 Comment

第五福音書的作者 The Fifth Evangelist 是大家給巴哈的稱呼, 意思是巴哈的音樂是馬太, 馬可, 約翰, 路加四福音外的第五本福音書, 巴哈的音樂百分百是為上帝寫的, 聽了他的音樂, 走失的羔羊都走回上帝的家; 巴哈大約生在路德之後一個世紀, 他受到路德提倡用音樂讚美主的影響, 紥紥實實把他的一生奉獻在音樂事奉的事工上, 路德翻譯的聖經對他幫助不少, 前有路德, 後有巴哈, 不但基督信仰有新的格局, 人類文明的啟蒙又往前邁了一大步.

繼續閱讀

五四運動

May 02, 2020

百年以來, 民主和科學始終都被奉為中國所必須追求的兩大價值, 今天回顧五四, 我們不能不承認民主和科學是五四留下來最重要的遺產, 但德賽兩先生雖已入中國籍很久了, 卻仍未在中國大地上普遍地安家立業, 科學在中國主要表現為科技, 是”藝”而非”道”, 為真理而真理的科學精神尚未建立; 民主的地位則是尊而不親, 甚至還有將德先生取消國籍, 遣返西方的呼聲; 正因如此, 我才忍不住要發出”五四尚未完成”的感慨, 從”未完成”的角度說, “五四”做為波瀾壯闊的文化運動, 不但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, 而且在今天仍放射出親切的現實意義.

以上是余英時先生在他的回憶錄裏寫的一些他的五四看法.

繼續閱讀

Duomo

April 25, 2020

Duomo 是義大利文大教堂 Cathedral 的意思, 米蘭的 Duomo di Milano 米蘭大教堂是義大利最大的教堂 (不含梵蒂崗的聖彼得大教堂, 因為梵蒂崗自成一國), 因此大家都只單純地稱之為 Duomo, 到米蘭一定要到此一遊.

新冠軍疫情掃過, 人群不見了, 廣場淨空, 購物中心大門緊閉, Andrea Bocelli 一個人在教堂門口唱 Amazing Grace... 他唱... I was blind now I am found...

繼續閱讀


耶穌我來!

April 18, 2020 1 Comment

親愛的朋友們, 平安:

基督徒跟隨耶穌, 必要做的ㄧ件事是傳福音.

傳福音的方式很多, 有在街頭發單張的, 有在家裏請客吃飯的, 有邀請朋友到教會的, 有到處發送聖經的, 最特別的是洛杉磯的唐振基 Chai Kai Thong 教授, 這位神學教授強調創世的神對中國人啟示, 在中國文化傳統裏處處都有實據, 他的的研究論文是中國人拜天地的天就是基督信仰裏的上帝, 他說上帝這個名辭是傳統中文用詞, 並不是聖經專用的, 聖經是說有一位神, 華人為求方便及為了易於傳福音, 就用了上帝這個辭.

繼續閱讀

信望愛

April 11, 2020 2 Comments

親愛的朋友們, 平安:

昨天是星期五, 明天星期天, 今天是星期六, 昨天是受難節, 明天是復活節, 今天呢? 今天是什麼節, 我上網查了一下, 有這麼一個名詞, ✻Holy Saturday, 這一天是反思及盼望的日子, 反思是思想耶穌必要復活的應許, 是信, 盼望是預期耶穌即將復活的實現, 是望, 而整個星期五到星期日發生的事就闡明了愛的真諦: 惟 有 基 督 在 我 們 還 作 罪 人 的 時 候 為 我 們 死 , 神 的 愛 就 在 此 向 我 們 顯 明 了 。(羅馬書 5:8).

繼續閱讀

週末問安

April 04, 2020

親愛的朋友們, 平安:

猶太字的 Shalom 單單純純地譯為平安有些簡化了, 實際的意思是願世界按原造的律運行, 在創世紀第一章, 一切都是平安, 每個受造之物都各得其所, 循著造物者的 purpose 運作, 這個 purpose 讓受造之物具有了價值, 因為他們在神的眼中是看為美好的, 第一章裏最偉大的創意是這句話: “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,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...”, 夏教授曾經和我討論這句話, 我移樽就教於教會的余牧師, 他很快地回答, 形象 image 並不是 physical being 眼見之物, 是我們被賦予"神性", 神性就是 the capacity to love 愛的能力, 這個能力的定義彰顯在耶穌基督的身上...

繼續閱讀